爱乐文学网>都市青春>大宋风华 > 四一二、土豪劣绅们的新招数
    “见过郭老爷,小人郭贵,与老爷原是同族……”

    到了这伙人身前,郭贵又是点头又是哈腰,脸上努力堆着笑。

    “你也配姓郭?”那边一人怒道。

    倒是被他称为郭老爷的那个头系员外巾的老者摆了摆手:“失敬,失敬,既然是本家,那且随我到这边叙话。”

    他将郭贵引到了路边一茶棚子里,让棚子的主人送上茶点。郭贵手足无措,勉强入座之后,也只敢坐上半边屁股,至于那茶点,他虽然咽了好几下口水,也不敢伸手去拿。

    倒是个老实巴交的家伙。

    “你方才说你想到铁路总商会去做长工?”郭老爷和气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听闻他们开出一百文到三百文的价钱,这离家里近,又有这么多钱,可以补贴一些家用。”郭贵诉苦道:“老爷有所不知,这几年日子越发难过……”

    他抱怨的还是折钱纳税的事情,原本作为佃户,他家自有的土地并不多,但不知道为何,摊到他家的田税却不少。若是以粮纳税,那么他还省力些,偏偏现在朝廷不收粮只收钱,因此他还得将自家的粮换成钱,然后才能纳税。

    这中间多了一层盘剥,哪怕朝廷取消了多年的人头税,可他觉得负担并未就此减轻,麻烦反而增加了。他哪里知道,这是胥吏与豪绅勾结起来,将原本该豪绅缴纳的田税,生生摊到他身上来。他只知道,现在钱越来越重要,故此能得现钱的事情,无论如何也得做一做。

    “你就不怕误了家中的农活?”郭老爷闻言问道:“去上工的话,家里的田怎么办?”

    “听闻他们实行的是倒班之制,每做四日,便可回去休息三日,回去休息之时,我便把家里的农活做完就是,若还有什么差池,家里的老娘儿们和小子也都可以顶上。”

    郭贵倒是回答得很恭谨,郭老爷听得连连点头,偶尔还替他叹息两声,说是民生不易,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赚点钱的机会,千万莫要错过。听得郭贵有些迷糊,因为据他所知,这位郭老爷是非常反对修建铁路的,当初在勘测道路之时,铁路需要经过郭老爷家的一些田,这位郭老爷拒绝了购地要求,生生逼得铁路向北偏了数里,据说这一偏,就要多绕道二十里,让铁路支出多出三十万贯钱来。

    可现在听郭老爷的口气,他竟然不反对铁路了?

    “你方才说的,外乡人是怎么回事?”郭老爷又问道。

    “哦,有些外县之人,也来我们县……”

    每日一百文到三百文的收入,对于苦哈哈的农民来说,这是一笔了不得的财富,因此大伙都趋之若鹜,有些心思活络的,跟着修路队干完了本乡、本县的活,便还想继续赚这钱,于是继续追随工程的进度,到邻乡、邻县去做活。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如此,可这样的人也不少,他们因为已经有过修路经验,熟悉调度服从管理,所以铁路总商会也乐意使用这样的熟练工。

    比如此次到砀山来,郭贵就看到了少说几千这样的熟练工从他家门前过。

    “那如何行,这是咱们砀山之事,他们外地人,凭什么来!”郭老爷听得大怒:“此事与我倒是没有关系,你们想过没有,他们外地人多赚一文走,就是你们少了一文。总商会多雇一名外地人,也就是说,要少雇一名咱们本乡的乡民!”

    郭贵叹道:“可不是么,若是少用些外来人,工期就能长些,我们便可以多赚几日的钱,只不过事情却由不得咱们砀山人作主,那是铁路总商会的人定下的事情,谁又敢多说呢?”

    郭老爷嘿然一声:“别人不敢说,农会当敢说才是,农会不是有护路队么,咱们地境里的修路权,自然该归咱们,若农会不去说,那这农会,便不是真心为咱们县的百姓!”

    他这番话,说得郭贵连连点头。

    郭贵自己没有加入农会,这是因为他性子懦弱胆小怕事,总觉得一群老百姓结社聚会,不是什么好事情。等到他发现加入农会其实不会惹祸时,再想入会,可抹不开脸面,别人也嫌他当初扯后腿,不肯要他了。